稹:元稹的稹不读zhēn,你知道正确读音吗?稹怎么读,一个禾一个真念什么,稹又是什么意思?
哈喽,小伙伴们!今天的汉字学习时间,我们来聊聊稹字。大诗人元稹小伙伴们都熟悉,但是稹这个字的读音,你可不一定读准了。今天就一起来搞清楚吧。
稹字的基本信息
字形构成:“稹”是形声字,由“禾”和“真”两部分组成。其中,“禾”是形旁,表示与稻谷、庄稼有关;而“真”是声旁,提供了字的发音。
在书写上,“稹”的笔画顺序是先写“禾”的部首,然后是“真”的部分。
在现代汉字的简化过程中,这个字没有被简化,保持了原有的结构和笔画。
稹的字形变化如下:
稹的拼音为:zhěn,与枕头的枕发音一样,是不是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读成了真?
稹的基本字义:
①(草木)丛生。
②古通“缜”,表示细密的意思
稹字的古籍释义
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对稹的注释是:穜穊也。从禾眞聲。《周禮》曰:“稹理而堅。”之忍切。
书影如下:
许书这句注释从读音、字形到字义都解释得清晰明了:
①稹的读音:“之忍切”,也就是取之字的声母+忍字的韵母和声调,组成音节zhěn,即为稹的读音。
②稹字的构成:“禾从真声”表示稹字从禾部,代表与农作物相关的概念,这里特指谷物。而“眞”字则提供了声音。
③稹字的意思:“穜穊也”,这里的“穜穊”指的是谷物种子的密集和茂盛。另外,引用《周礼》中的“稹理而堅”,表明“稹”字还有纹理细密且坚硬的含义,通常用来形容木材或其他材料的质地。
稹字的运用例证
《诗经·唐风·鸨羽》——“集于苞栩。”毛传:“苞,稹也。”
在这里,“稹”字表示草木丛生的样子,描述了一种茂盛的自然景象。
《周礼·考工记》——“凡斩毂之道,必矩其阴阳。阳也者,稹理而坚;阴也者,疏理而柔。”
此句中的“稹”字用来形容木材的纹理细密而坚硬,与“疏理而柔”形成对比,描绘了不同材质的特性。
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——“阳木文理緻而坚。郑司农云:稹,读为奠祭之奠。”
这里的“稹”字被解释为“奠”,即祭祀时所用的礼器,这是“稹”字在古代礼仪中的特定用法。
元稹
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、政治家,出生于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。
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、小说、散文和文学批评等方面。他与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,并开创了“元和体”,这是唐宪宗元和年间,元稹和白居易所创作的注重诗歌语言平易浅切和通俗性的长篇排律。他们的诗歌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被后人并称为“元白”。
结语
稹字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并不频繁,我们多数人对于稹这个字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来源于大诗人元稹。通过今天的学习笔记,小伙伴对稹字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呢?